庆丰收 促和美 鄂尔多斯财政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9-25 16:48:00
【字体:  
分享到:
  秋成五谷,共庆开镰,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本次丰收节由自治区农牧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东胜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丰收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丰收成果,讲述丰收故事,展现农牧民时代风采,激发干部群众共创和美生活的干劲。
  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立足职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创新政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服务。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先后出台了建设国家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羊绒、羊毛、肉牛、奶业、瓜果蔬菜、小杂粮、金融等具体政策措施,明确投入方向和资金体量,构建了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9”政策支撑体系,不断织密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网,全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是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乡村振兴相关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32%。按照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落实2023年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资金计提比达到8%的要求。
  二、抓好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亿元,采用全球领先技术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建成集成先进农艺、农机、农智的高标准示范农田2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耕地质量、灌溉节水、亩均粮食产量等水平提升明显,有力保障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二是全力抓好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支持肉牛、奶业、羊绒羊毛等产业专项资金8亿元,通过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利好带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347.6万头只,同比增长5.9%。1至8月,出栏牲畜(猪牛羊)256.1万头只、同比增长9%,肉类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羊肉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1.8%,牛肉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3.8%,猪肉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4.5%;奶类总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33.7%。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强化产业带动。着力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累计争取并下达各级各类衔接资金6.16亿元,实施衔接项目217项,其中产业项目152项,目前衔接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开工率100%。全市重点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
  二是加大重点旗区帮扶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每年向杭锦旗和达拉特旗分别安排衔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2023年持续扩大投资规模,计划投入不低于8500万元用于支持脱贫县发展产业。
  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1828万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
  四是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增收。确定“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试点苏木乡镇26个,启动建设联农带农融合示范项目48个,完成投资2.6亿元。引导全市80家工业企业签约农畜产品订单1.5亿元,为农牧民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制定以工代赈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项目,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安排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资金2000万元,培育“暖城多味”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扶持“鄂托克前旗羊肉”“阿尔巴斯绒山羊”等9个旗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新认证绿色优质农畜产品43个,鄂尔多斯、高原露、天骄情等13个品牌入选“蒙字号”品牌名录。
  二是加快农牧业绿色发展。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1300万元用于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项目,完成病虫草害统防统治409.8万亩,绿色防控307万亩。实施达拉特旗农膜科学使用整县推进项目、乌审旗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鄂托克旗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和伊金霍洛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改造项目。
  五、优化创新财政金融支持

  一是强化金融杠杆支持。鄂尔多斯市财政注资3亿元成立鄂尔多斯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结合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短板与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和产品,为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有效解决农牧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公司已累计完成融资担保业务2693笔,担保金额5.3亿元。出台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选定入库项目进行金融贴息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全市累计支持产业项目927个,放贷14.3亿元,下达贴息资金4853万元。
  二是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投入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4000万元支持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为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肉羊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支持构建适合全市农牧业发展布局和环境气候条件的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计划围绕阿尔巴斯羊绒和盐碱地改良产业开展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农业保险政策性引导和市场化运行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和美乡村。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农维费、厕所革命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牧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全年新建农村牧区户厕1516个,全市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1.6%,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抓好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在强化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快资金支出,落实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推进重点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官方微信 打印本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动态

庆丰收 促和美 鄂尔多斯财政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5 16:48:00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官方微信 
朗读

庆丰收 促和美 鄂尔多斯财政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秋成五谷,共庆开镰,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本次丰收节由自治区农牧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东胜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丰收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丰收成果,讲述丰收故事,展现农牧民时代风采,激发干部群众共创和美生活的干劲。   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立足职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创新政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服务。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先后出台了建设国家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羊绒、羊毛、肉牛、奶业、瓜果蔬菜、小杂粮、金融等具体政策措施,明确投入方向和资金体量,构建了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9”政策支撑体系,不断织密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网,全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是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乡村振兴相关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32%。按照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落实2023年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资金计提比达到8%的要求。   二、抓好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亿元,采用全球领先技术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建成集成先进农艺、农机、农智的高标准示范农田2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耕地质量、灌溉节水、亩均粮食产量等水平提升明显,有力保障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二是全力抓好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支持肉牛、奶业、羊绒羊毛等产业专项资金8亿元,通过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利好带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347.6万头只,同比增长5.9%。1至8月,出栏牲畜(猪牛羊)256.1万头只、同比增长9%,肉类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羊肉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1.8%,牛肉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3.8%,猪肉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4.5%;奶类总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33.7%。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强化产业带动。着力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累计争取并下达各级各类衔接资金6.16亿元,实施衔接项目217项,其中产业项目152项,目前衔接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开工率100%。全市重点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   二是加大重点旗区帮扶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每年向杭锦旗和达拉特旗分别安排衔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2023年持续扩大投资规模,计划投入不低于8500万元用于支持脱贫县发展产业。   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1828万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   四是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增收。确定“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试点苏木乡镇26个,启动建设联农带农融合示范项目48个,完成投资2.6亿元。引导全市80家工业企业签约农畜产品订单1.5亿元,为农牧民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制定以工代赈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项目,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安排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资金2000万元,培育“暖城多味”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扶持“鄂托克前旗羊肉”“阿尔巴斯绒山羊”等9个旗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新认证绿色优质农畜产品43个,鄂尔多斯、高原露、天骄情等13个品牌入选“蒙字号”品牌名录。   二是加快农牧业绿色发展。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1300万元用于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项目,完成病虫草害统防统治409.8万亩,绿色防控307万亩。实施达拉特旗农膜科学使用整县推进项目、乌审旗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鄂托克旗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和伊金霍洛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改造项目。   五、优化创新财政金融支持   一是强化金融杠杆支持。鄂尔多斯市财政注资3亿元成立鄂尔多斯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结合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短板与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和产品,为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有效解决农牧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公司已累计完成融资担保业务2693笔,担保金额5.3亿元。出台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选定入库项目进行金融贴息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全市累计支持产业项目927个,放贷14.3亿元,下达贴息资金4853万元。   二是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投入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4000万元支持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为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肉羊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支持构建适合全市农牧业发展布局和环境气候条件的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计划围绕阿尔巴斯羊绒和盐碱地改良产业开展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农业保险政策性引导和市场化运行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和美乡村。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农维费、厕所革命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牧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全年新建农村牧区户厕1516个,全市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1.6%,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抓好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在强化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快资金支出,落实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推进重点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秋成五谷,共庆开镰,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本次丰收节由自治区农牧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东胜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丰收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丰收成果,讲述丰收故事,展现农牧民时代风采,激发干部群众共创和美生活的干劲。
  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立足职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创新政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服务。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先后出台了建设国家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羊绒、羊毛、肉牛、奶业、瓜果蔬菜、小杂粮、金融等具体政策措施,明确投入方向和资金体量,构建了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9”政策支撑体系,不断织密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网,全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是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乡村振兴相关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32%。按照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落实2023年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资金计提比达到8%的要求。
  二、抓好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亿元,采用全球领先技术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建成集成先进农艺、农机、农智的高标准示范农田2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耕地质量、灌溉节水、亩均粮食产量等水平提升明显,有力保障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二是全力抓好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支持肉牛、奶业、羊绒羊毛等产业专项资金8亿元,通过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利好带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347.6万头只,同比增长5.9%。1至8月,出栏牲畜(猪牛羊)256.1万头只、同比增长9%,肉类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羊肉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1.8%,牛肉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3.8%,猪肉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4.5%;奶类总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33.7%。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强化产业带动。着力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累计争取并下达各级各类衔接资金6.16亿元,实施衔接项目217项,其中产业项目152项,目前衔接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开工率100%。全市重点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
  二是加大重点旗区帮扶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每年向杭锦旗和达拉特旗分别安排衔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2023年持续扩大投资规模,计划投入不低于8500万元用于支持脱贫县发展产业。
  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1828万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
  四是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增收。确定“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试点苏木乡镇26个,启动建设联农带农融合示范项目48个,完成投资2.6亿元。引导全市80家工业企业签约农畜产品订单1.5亿元,为农牧民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制定以工代赈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项目,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安排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资金2000万元,培育“暖城多味”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扶持“鄂托克前旗羊肉”“阿尔巴斯绒山羊”等9个旗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新认证绿色优质农畜产品43个,鄂尔多斯、高原露、天骄情等13个品牌入选“蒙字号”品牌名录。
  二是加快农牧业绿色发展。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1300万元用于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项目,完成病虫草害统防统治409.8万亩,绿色防控307万亩。实施达拉特旗农膜科学使用整县推进项目、乌审旗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鄂托克旗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和伊金霍洛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改造项目。
  五、优化创新财政金融支持

  一是强化金融杠杆支持。鄂尔多斯市财政注资3亿元成立鄂尔多斯市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结合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短板与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和产品,为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有效解决农牧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公司已累计完成融资担保业务2693笔,担保金额5.3亿元。出台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选定入库项目进行金融贴息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全市累计支持产业项目927个,放贷14.3亿元,下达贴息资金4853万元。
  二是加大农业保险财政投入力度。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投入4000万元支持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为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肉羊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支持构建适合全市农牧业发展布局和环境气候条件的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计划围绕阿尔巴斯羊绒和盐碱地改良产业开展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农业保险政策性引导和市场化运行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和美乡村。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鄂尔多斯市财政本级安排农维费、厕所革命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牧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全年新建农村牧区户厕1516个,全市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1.6%,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抓好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在强化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快资金支出,落实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推进重点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