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财政“集中火力”战脱贫

发布日期:2020-10-30 15:31:00
【字体: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 张福兵

  2016年以来,四川财政打破“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瓶颈,大力支持贫困县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集中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88个贫困县累计整合资金1205亿元,有效解决了筹资难题,切实弥补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短板,助推实现了81个贫困县摘帽、11201个贫困村退出、605万贫困人口脱贫。

  落实五项措施依法依规整合

  四川省财政厅严格落实五项措施,确保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依法依规、应整尽整。

  ——规划引领。指导督促贫困县对标脱贫攻坚规划和“10+N”年度扶贫专项方案明确的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把脉会诊开“药方”、定项目,精准对接整合资金,认真编制整合方案,确保整合项目资金围绕脱贫攻坚精准安排。

  ——严明政策。在中央确定的17项整合资金基础上,把省级财政专项扶贫等13项涉农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做到“应整尽整”。规定整合资金必须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范围内使用,对调整用途的整合资金必须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做到“规范整合”。

  ——下放权限。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大力整合归并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2019年,省级财政农业专项预算整合归并为11项,比2016年减少16项。按照“因素分配、切块到县、绩效挂钩”原则,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资金分配只下达额度、不再“戴帽”,只明确方向、不定项目,将纳入整合范围的所有涉农资金安排使用权、项目审批权、资金管理权全部下放到贫困县。

  ——纵横联动。省级财政加大贫困县涉农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确保分配贫困县资金增幅不低于平均增幅;创新实施贫困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单列单算,加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全面提高贫困县脱贫攻坚财政保障能力。

  各级扶贫、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涉农资金主管部门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全面取消限制整合的各类规定。各级纪检监察、审计和监管部门将整合试点作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为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保驾护航。

  ——全面监管。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对整合资金预算下达、执行、使用管理和绩效等进行动态监控。在51个县、7905个村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智能代理记账”模式,规范村级财务和到村扶贫资金会计核算,全面加强资金的“末端”监管。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全面开展财政脱贫攻坚大排查,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财政扶贫问题4612个,实现“清零”目标。

  严格六项制度夯实配套支撑

  为切实提高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质量和效率,四川省财政厅在六个方面严把制度关。

  一是严把会签关口。创新实施会签制度,要求省级涉农部门、财政厅相关处室下达整合资金时,必须会签财政厅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资金文件是否纳入统筹整合范围、资金分配到贫困县的增幅是否达到政策要求等问题,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关,有效确保了整合资金“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跑不了”。

  二是定期反馈规模。省财政按季收集汇总分配到每一个贫困县的中省整合资金情况,并逐一逐项反馈给贫困县,让贫困县“家底明”“底数清”。同时,汇总形成年度贫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情况,“点对点”“项对项”向中央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汇报通报其管理的相关涉农资金在贫困县的统筹整合情况,让资金主管部门充分理解、掌握、支持、指导并监督整合工作。2020年上半年,省财政已下达可整合中省涉农资金450亿元,其中分配至88个贫困县的资金规模达到278亿元,比重达到62%。

  三是集中审核通报。紧盯“项目”“资金”两大要素,省级财政、扶贫部门牵头,会同省级相关涉农部门,集中对贫困县报备的整合方案政策合规性进行联合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分县逐一反馈,督促修改完善,全面提高贫困县整合方案质量,使其可操作、能落地。

  四是负面清单管理。明确规定整合资金不得用于国省干道等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医疗、养老、扶贫等各类保险产品,偿还债务、垫资或投融资等10大类项目,确保了整合资金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短板和弱项,精准投向脱贫攻坚,精确“滴灌”贫困群众。

  五是专项库款保障。在全国创新实施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库款保障,指导督促全省有扶贫任务的161个县在同级国库开设财政扶贫资金支出专户,省财政按月对市县统一调度,“真金白银”保障到县。对市县扶贫资金支出账户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对扶贫资金归集、使用、管理和支出情况进行通报。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全省实现整合资金201亿元,支出95亿元,支出进度达到47.2%。

  六是配套激励奖补。试点以来,省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4亿元,对整合力度大、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贫困县给予奖励;对工作重视不够、开展不好、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约谈,严格责任追究。

  创新三大模式拓宽实现路径

  四川省各贫困县灵活变通,积极探索资金管理模式,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蓄水统配、保障有力。贫困县将统筹整合范围内的涉农资金通过预算调整,全部引入一个“资金池”。建立整合资金台账,按年度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确定重点扶贫项目和建设任务,统筹安排涉农资金,优先选择脱贫攻坚项目库的扶贫项目推进实施。

  例如,南江县将2019年整合资金4.3亿元全部投入“资金池”,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项目库,确定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个大类24个小类项目的整合资金投向。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8亿元,投入农业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4000万元,投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1亿元,助力剩余的19个贫困村、8160名贫困群众全部退出了贫困序列。

  ——截长补短、聚焦重点。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中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把一般性的项目资金调整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把“锦上添花”的项目资金调整用于弥补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短板,充实重点项目资金来源。

  例如,苍溪县2019年调整一般性项目资金0.56亿元,围绕建设“苍溪雪梨”产业带,新建苍溪雪梨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1650亩,中药材、小水果、花椒等基地5000亩,粮油产业基地6300亩,水产基地1000亩,养殖小区11个。调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维修整治13个贫困村贫困户通行道路,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生产生活难、农产品出售难的问题。

  ——引流归口、专业高效。贫困县打破行业界限,对方向相同、用途相近的财政涉农资金,实行行业归口管理。由行业部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推动实施。

  例如,2017年,宣汉县把财政部门管理的产粮大县奖励、交通部门管理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农发办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补助、农办管理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业部门管理的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共2.04亿元,归口到农业局管理,组织建设了贫困村社道路345.59公里,发展了万亩茶叶、甜柿、柚子、粮油和黄牛、生猪、小家禽等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实现了5万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打印本页